
集團動態 News Information

【直擊北歐04】取經瑞典,見證城市的綠色蝶變
一、工業重地的生態之路
瑞典馬爾默市,與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隔海相望。這是繼德國達姆斯塔特、丹麥哥本哈根之后,考察團行走的第三個國家、第三座城市。

▲厄勒海峽大橋
中午時分,參觀完主動房的考察團馬不停蹄,從兩國相連的厄勒海峽大橋,驅車穿越海峽,前往馬爾默。獨特的城市景觀,簡直讓人流連忘返。
如果不是之前有做過功課,誰會想到這里曾經是瑞典的重工業陣地。鋼鐵和煙囪曾經是這座城市的主色調,裝吊機和大型機械隨處可見。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這里和中國許多城市一樣,“野蠻”地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的高速發展。船業、建筑業等重工業成為其支柱產業。
在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馬爾默政府和德國意昂集團(e.on)于2001年合作建設的Bo01項目——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區,可以說是最為經典的成功案例之一。這個項目在2001年為馬爾默贏得了歐盟的“推廣可再生能源獎”。
抵達馬爾默的當天下午,考察團在意昂集團馬爾默分公司的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這個著名的被動式房屋示范區。
據工作人員介紹,明日之城示范區從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交通六個方面,友好的處理人與環境的關系,達到建設宜居生態城市的目的。

通過明日之城示范區項目的試驗和不斷的修正,馬爾默市尋找建立了一個綠色、環保可持續有效發展的未來城市的解決方案。經過10余年的嘗試,馬爾默的綠色發展已初見成效,引起了各國政府、城市、建筑業、能源業的重點關注和學習。
據介紹,目前意昂集團及其他公司已與馬爾默市政府共同在瑞典與丹麥邊界處開發新的項目“Hyllie”。這一新的項目在2020年將達到100%新能源供應,同時也將引入智能網絡、智能建筑、廢棄物回收等多項。他們正在探索的未來技術,未來城市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呢?
短短一天的考察,在馬爾默這座城市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傳統重工業城市發展的縮影。在實現生態蛻變的過程中,他們推行的低碳建筑、綠色發展理念,值得我們傳統建筑建材行業的深思。
二、歐洲最綠色的城市是如何建造的?
韋克舍人現在最愛用的一張名片,是2007年英國BBC電臺所做的評選—“greenest city in Europe”:歐洲最綠色環保城市。能贏得如此響亮的名片,并非輕而易舉之事。從上世紀60年代末,韋克舍開始專心走上環保生態的道路。

1991年,韋克舍首次提出一個許多人都覺得很理想主義的目標:在2030年前擺脫化石燃料,成為零排放城市。

除了建筑耗費時間短、建筑成本低、可以增加本地就業和提高居民收入之外,最重要的是木質建筑能夠大大減少城市對一次性能源的需求,并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遏制全球變暖。


據了解,在供熱和發電方面,韋克舍已基本完全擺脫化石燃料。這座小城周圍是一片松樹林,森林中的廢木材解決了城市90%的供暖和1/4的供電需求。其余的能源需求來自于當地的水能、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和由瑞典進口的電能,而后者也多是由水能和核能產生。
2013年,韋克舍的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2.4噸,是歐洲城市中最低的,較1993年下降了48%。然而,這并未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從1993年至2012年,韋克舍的人均GDP增長了90%。
如何讓城市、國家可持續性發展,已成為全球最熱門、最重要的議題之一。當下的中國,長期粗放式發展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和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如果繼續按老方式走下去,我們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遭遇馬爾默二十多年前的相同境遇。
所幸的是,國家已經提前意識到這一點,從政策等各方面全面推進產業的綠色發展,探索可持續發展。傳統建筑建材作為高能耗的產業之一,節能減排、綠色發展任重道遠。作為傳統建筑建材的其中一員,基業長青成立之初,便以發展節能環保事業為己任,不斷精益求精,引進和生產綠色先進的建筑建材技術和產品。除此之外,我們將全力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產品,借助他們優秀經驗,為國內及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更加優質的技術轉化和產品輸出。